· 在CDP 2013年全球五百強企業(yè)報告中,日產汽車取得了在所有公司中排名前十的成績,且只有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(zhàn)和碳排放信息公開方面表現(xiàn)優(yōu)異的企業(yè)才能列入“碳信息披露領袖企業(yè)指數(CDLI)”。
· 由于其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卓越貢獻,日產汽車在“碳排放績效領導力指數(CPLI)”中的排名也極為靠前。
日本橫濱(2013年9月13日)-由于實施了生態(tài)-友好型企業(yè)政策且在環(huán)境信息的披露方面表現(xiàn)良好,日產汽車被碳披露項目(CDP)2013年發(fā)布的全球500強氣候變化報告所承認。同樣,由于在環(huán)境和公司治理實踐信息披露方面的良好表現(xiàn),在碳信息披露領袖企業(yè)指數(CDLI)排名中,日產汽車位列前十以內。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對減少二氧化排放的貢獻,使它在“碳排放績效領導力指數(CPLI)中的排名也極為靠前。
CDP 2013全球500強氣候變化報告對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公布,對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、保護環(huán)境方面的策略和努力進行了分析和評價,并確定最佳表現(xiàn)者。第十三期CDP指數表從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(全球500強)中選取那些在應對環(huán)境影響方面有積極作為的公司。在今年的報告中,日產汽車成為CDP碳信息披露領袖企業(yè)指數(CDLI)所列的60家公司之一。由于在企業(yè)活動中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日產汽車還被CPLI列為A級企業(yè)。這表明,相比于2012年,日產汽車在碳排放方面取得了明顯改進,其每單位收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于去年大幅減少。
作為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,2000年碳披露項目成立于英國,它代表著722名投資者和87萬億美元資產。每年,CDP組織都會向私營部門公司分發(fā)標準化調查問卷,收集這些公司在碳排放方面的表現(xiàn),并對其表現(xiàn)進行評價,它是氣候變化信息的晴雨表。
在2012財年,日產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于2005財年減少了8.3%。公司計劃到2016財年,其企業(yè)活動的碳排放量將相比于2005財年減少20%。總體來說,日產汽車已經開始通過采取高效的生產技術和流程穩(wěn)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日產汽車在CDP全球500強報告中CDLI和CPLI方面的良好表現(xiàn)表明其決心致力于減少環(huán)境影響并將公司活動和創(chuàng)新產品及時披露給消費者和利益相關者。通過在減少碳足跡方面所做的努力,以及其推廣零排放電動車的承諾,作為汽車制造商,日產汽車將繼續(xù)為研發(fā)可持續(xù)機動車努力。
基于在日本、美國、歐洲和中國市場上所銷售車輛的平均燃油經濟性。日產汽車早在2013年6月就已發(fā)布這些數據。
有關日產汽車在產品、服務和承諾方面可持續(xù)機動車的相關信息請登錄以下網址: http://www.nissan-global.com/EN/ENVIRONMENT/
日產2013年可持續(xù)報告請參考以下網址: http://www.nissan-global.com/EN/CSR/SR/2013/
CDP全球500強報告請參考以下網址:www.cdp.net
藍色公民
藍色公民代表日產汽車為實現(xiàn)“豐富人們的生活”這一愿景所做出的承諾。日產汽車一向重視客戶、股東、員工與業(yè)務經營所在區(qū)域的社會,未來也會一如既往地努力提供具備高價值的汽車產品。在創(chuàng)造經濟價值的同時,日產汽車也致力為實現(xiàn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社會貢獻力量。
企業(yè)社會責任網址: http://www.nissan-global.com/EN/COMPANY/CSR/
企業(yè)公民活動網址: http://www.nissan-global.com/EN/CITIZENSHIP/
關于日產汽車
日產汽車公司總部設在日本橫濱,是日本第二大汽車企業(yè),同時也是雷諾-日產聯(lián)盟的一員。在全球范圍內,日產汽車的員工人數超過236,000名。2012財年,日產汽車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超過490萬輛的汽車產品,凈收入達96,000億日元(約合1161.6億美元)。日產汽車在全球范圍內銷售超過60款日產及英菲尼迪品牌車型。2010年,作為零排放汽車領域的領軍者,日產汽車推出了日產聆風。作為全球首款大銷量純電動車型,日產聆風目前已成為歷史上最暢銷的純電動車。
更多關于日產汽車產品、服務以及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相關信息,歡迎瀏覽日產汽車全球官網:http://www.nissan-global.com/EN/
日產中國官網將使用Cookie技術為您帶來更好的網站體驗,如果您瀏覽此站點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該技術。更多內容請參閱 《日產中國隱私政策》 。